心脑血管疾病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YB1创新溶栓治疗市场前景广阔

来源:  2021-10-11 14:35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导致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并已成为我国重大疾病负担,近年急性心梗、脑梗造成的猝死事件愈加频发,让这类疾病的治疗现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字面来看,心脑血管疾病似乎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即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但现在人们常说的心血管病一般指的其实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这个统称。在这两大“夺命高手”日渐横行的当前,许多人对它们的认知却仍然有限,这也令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以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效果为目标,普罗大众有必要加强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与理解。


心血管病发展现状


观察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可见,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据官方数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脑卒中患者约1300万,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约500万,心力衰竭患者约89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约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约200万,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4530万,高血压患者最普遍,约有2.45亿。


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同时,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官方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 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2017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11.88/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54.40/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 157.48/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8.1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1.6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6.58/10万。


下图所示为1990年~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1/10万):



下图所示为1990年~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1/10万):


下图所示为1990年~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1/10万):


尽管心血管病越来越高发,但其治疗现状仍然堪忧,患者预警知晓率相对低下。


一项针对北京市18个区县4627名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居民至少知晓任何一种心脏病发作症状,但超过70%居民不知道AMI的关键治疗手段(包括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小于50岁的人对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认知最差;教育和收入水平低的人对心血管病的认知较差;仅有31.7%的居民表示自己在心脏病发作时选择急救车去医院就诊。


China PEACE前瞻性心肌梗死研究对53家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434例AMI患者分析发现,仅43%患者认为胸痛或胸部不适与心脏相关;27%的患者认为症状不严重未去急诊就诊,24%认为“等等症状就能缓解”。


脑血管病发展现状


脑血管病是导致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官方研究统计数据表明,国内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血管病死亡的1/3。中国现有脑卒中患者1300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身体活动不足、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与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同样相当惊人。


2017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7.0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2.35%,位列恶性肿瘤(158.06/10万)和心脏病(150.08/10万)之后,为死因顺位的第3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2017年中国有152.5万人死于脑血管病。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数据,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6.58/10万,农村为157.48/10万,分别位居死因顺位的城市第3位和农村第1位。脑血管病死亡率总体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趋势。


下图所示为2017年中国城乡不同性别人群脑血管病粗死亡率:


当中,脑卒中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疾病负担。NESS-China数据分析内容显示,于2013年,我国脑卒中的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LL)为 1748/10万,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为262/1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DALY)为2010/10万, 其中男性为2171/10万,女性为1848/10万;农村地区的YLL、YLD和DALY高于城市地区。在18个年龄组中,80岁以上年龄组的YLL最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方法,分析1990年~2017年中国的疾病负担情况。中国脑卒中YLL从1990年第3位,上升到2017年第1位。1990年和2017年脑卒中YLL分别为1198/10万和2633/10万,2017年比1990年上升了14.6%,年龄标化后,YLL下降了38.8%。1990年和2017年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106/10万和149/10万,2017年比1990年死亡粗率上升了41%,年龄标化后,死亡率下降了33.5%。


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是导致2017年DALY的第一位原因,成为我国一大疾病负担。


溶栓治疗是当前针对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就脑卒中的治疗而言,院前和院内急救都非常重要。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患者,并尽快送医,目的是尽快对适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或血管内取栓治疗。


然而,当前国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仍较欠缺。对北京市西城区343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及溶栓决策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36.7%~48.8%,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为 41.8%~ 53.6%,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决策的知晓率为32.4%~48.8%。


由于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不能快速识别并启动紧急救治流程,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丧失溶栓机会。一项对北京等15个城市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对脑卒中知识的认识不足是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7个城市31家中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调查,纳入109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在754例(69.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0例(2.7%)患者溶栓,其中静脉rt-PA l5例、动脉rt-PA 2例、静脉尿激酶(UK)3例。在静脉rt-PA中,95.5%(14/15)存在方案违背。大部分病例(17/20)在2h内到达了医院。院前延迟平均中位时间为1.17 h。急诊接诊到获得检查(CT或磁共振)平均中位时间为0.67h。


未进行溶栓的主要原因除年龄(>80岁或<18岁)(28.9%)、脑卒中症状太轻(24.0%)、病情迅速恢复 (16.5%)、CT影像已有病灶(15.7%)、时间>5 h(15.7%)、脑卒中症状太重(7.4%)等因素外,患者或 家属主观拒绝占18.2%。另一项基于医院的队列研究表明静脉溶栓的决策过程和实验室检查的时间对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院内延迟的影响最大。


YB1等创新溶栓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溶栓药物重组尿激酶、rt-PA的半衰期短,仅为4-8分钟,并不能完全缓解急性血栓的发病,市面上急需更多能够有效缓解并治疗急性血栓的新疗法或创新药出现,来满足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


业内跟踪观察发现,研发出生物大分子药物递呈载体YB1的港药溶瘤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药溶瘤”)在开发YB1溶瘤细菌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同时,也在研究将YB1应用于血栓治疗领域,并已布局了创新溶栓药物产品管线。


据悉,这个细菌载体YB1可以携带溶栓酶rt-PA在血栓位置囤积,并且可以定点释放,解决了其半衰期短的问题。YB1采用肿瘤低氧特异靶向技术,能够作为载体高效呈递包括抗体,mRNA,蛋白等多种治疗性药物,靶向肿瘤中心并释放,从而实现溶瘤效应。


利用细菌载体开发创新溶栓药对于抗血栓治疗领域而言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探索和尝试,港药溶瘤目前已就YB1与尿激酶等多种溶栓药结合应用于各种血栓类疾病的治疗布局了3个产品管线,分别是通过YB1携带并在血栓位置释放尿激酶(Urokinase),可达到迅速定点释放溶栓药物作用的第一代定点血栓消融产品YB1-rt-PA;以及YB1结合降纤酶及纤溶酶的产品管线YB1-rt-DE及YB1-rt-PL。


总的来说,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领域随着患者人数急剧增加,市场仍充满了大量未满足的需求与巨大的发展空间,前景非常广阔。各类创新药企大举进入这个潜力十足的市场,有望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期待它们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希冀与福音。